大香伊蕉在人线国产网站_中文无码鲁网亚洲电影不卡_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普通话_亚洲欧美一级夜夜夜夜爽W

歡迎訪問保山新聞網(wǎng),您可以選擇訪問: 保山市 隆陽區(qū) 施甸縣 騰沖市 龍陵縣 昌寧縣

    保山搜索

    首頁 保山新聞網(wǎng) 新聞中心 記憶保山

    【農(nóng)耕檔案】保山野生稻

    2018-05-02 16:22

    中國是世界上公認的八大農(nóng)作物起源中心,是世界上野生植物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我國擁有三種野生稻(普通野生稻、藥用野生稻、和疣粒野生稻)資源在云南均有分布,其豐富遺傳多樣性令世界矚目。而保山則分布著大面積的疣粒野生稻資源。

    野生稻是栽培稻的始祖,被譽為“植物大熊貓”。屬國家二級保護植物,有較高的研究、開發(fā)利用價值,身上蘊藏著高產(chǎn)優(yōu)質(zhì)、耐寒抗旱、抗病蟲等基因,作為栽培稻同屬的野生近緣種,疣粒野生稻是培育水稻新品種的重要種質(zhì)資源。是不可替代的戰(zhàn)略性儲備資源之一。

    保山疣粒野生稻的分布

    保山疣粒野生稻屬多年生宿根草本,稈高一般30-75厘米,根為須根,不發(fā)達,具有地下莖,小穗倒卵圓形,護穎小,穎面無毛,有不規(guī)則的疣粒突起,籽粒成熟后多呈紫黑色,米皮多紅色。旱生喜蔭,一般適應(yīng)溫度不低于20℃,生長在海拔630-1400米之間的灌木林、竹林下,或陰蔽山坡上,與雜草共生、叢生或散生。疣粒野生稻僅分布于海南和云南,保山的疣粒野生稻分布在龍陵縣勐糯鄉(xiāng)田坡村田坡社半斤壩子腳怒江邊的江中山,屬省級小黑山自然保護區(qū),自然分散1000多畝;昌寧縣更戛鄉(xiāng)西桂村、西河村境內(nèi)也有分布散生近1000畝。

    勐糯鄉(xiāng)江中山疣粒野生稻

    江中山位于龍陵縣東南部,呈東西走向,為伸入怒江的一個形似半月的島嶼,東、南北三面為怒江環(huán)繞,長為24.75公里,環(huán)繞率為85%,是中國乃至世界罕見的獨特景觀。其地理坐標為東經(jīng)99°6′00—99°11′,北緯24°15′—24°24′之間。保護區(qū)總面積21.83 km2(其中核心區(qū)16.07 km2,實驗區(qū)5.76km2)。

    江中山所在區(qū)域的地勢骨架為高黎貢山的南延伸部分,地貌上屬橫斷山脈,南延的“帚狀山系”。境內(nèi)最高海拔(大尖山)1291.8米,最低海拔600米,相對高度691米,江中山野生稻原生區(qū)平均海拔650米,江中山的土壤為紅色石灰土,成土母巖主要為石灰?guī)r,土壤深厚肥沃,土質(zhì)結(jié)構(gòu)良好,江中山野生稻主要分布在海拔630-800米的怒江沿岸,在有蔭蔽條件的林下生長良好。

    江中山地處低山丘陵,氣候為北熱帶氣候。年均氣溫20.9℃,歷年最低氣溫0.7℃,活動積溫7644℃,年降雨量1157.8毫米,相對溫度79%,無霜期340天,日照時數(shù)為3600小時/年,年總輻射量138.4千卡/平方厘米,氣候條件適宜野生稻繁衍。

    12月下旬,到第二年5月為干季。氣候受怒江季風影響,日照充足,降雨少,6-11月為溫季,氣候受西南季風控制,有一定降雨。相對濕度比干季高20%左右??偟臍夂蛱攸c為無嚴寒,夏季酷熱異常,四季分明,干濕季顯著,雨量偏少,分布不均。域內(nèi)森林覆蓋率高達64%,屬熱帶闊葉林區(qū),動植物種類繁多,為野生稻的保護創(chuàng)建了良好外部環(huán)境。

    優(yōu)越的地理環(huán)境和豐富的氣候資源,使江中山孕育了珍稀、頻危的疣粒野生稻。江中山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豐富的物種資源,倍受國內(nèi)外專家學(xué)者的觀注。

    更戛鄉(xiāng)西桂村、西河村疣粒野生稻

    更戛鄉(xiāng)西桂村、西河村境內(nèi)怒江、勐波羅河(上游為枯柯河)相匯而構(gòu)成類似“L”字型的河谷區(qū),壩子周圍多為陡坡山地,山巒突起、山高、皮陡、谷深、地理坐標為東經(jīng)99°00—99°45′,北緯24°15′—24°30′,總面積1310.8平方公里。

    分布區(qū)地處滇西橫斷山系向南延伸部分,該山系縱橫全境,怒江、勐波羅河(上游為枯柯河)是該分布點地貌類型的主要塑造者,山系河流相間排列、多南北走向,地勢總趨勢北高南低,東西方向波狀起伏,每一山系及河谷由北向南高程逐漸下降。山地的絕對高度和相對高度較大。最高更戛西山處于北緯25°30′,高程約2236米,最低怒江與勐波羅河在南端匯集處三江口,海拔只有560米,相對高度差1676米,多數(shù)海拔在1400米以下,地貌為中山地貌和間互巖溶地貌。

    分布區(qū)北亞熱帶季風氣候類型和北亞熱帶低熱氣候類型兼而有之,年平均氣溫17.50—23.0℃,活動積溫5000-8200℃,無霜期318-365天,年降雨700-1270毫米,11月至第二年4月雨量少而干燥,5-10月雨量充沛潮濕。平均風速在1.5米/秒以下,偏南風,為靜風多,常風小,年平均日照時數(shù)為2250-2350小時/每年,年總輻照量130.9-134.4千卡/cm2 ,干燥度1.0-1.8。該分布點氣溫高,光照充足,蒸發(fā)大。

    分布區(qū)總面積1310.8km2,其中耕地209.8 km2,林地面積1009.6 km2,水域面積6.98 km2,其他84.42 km2,土壤類型分為4個土類(黃壤、紅壤、赤壤、燥紅壤)。

    保山疣粒野生稻的特點

    圖片1

    疣粒野生稻群

    圖片2

    疣粒野生稻粒

    圖片3

    疣粒野生稻米

    野生稻生長在海拔630-1400米之間的蔭蔽的山箐、水溝邊及45°左右的溫暖、溫潤坡地上,與竹林、呂氏禾、雙穗稗等雜草混生,屬多年生宿根草本。特征特性:株形松散,莖桿纖細中空,多斜性而不倒伏,株葉綠色,地上莖株高40-100公分,4-5個莖節(jié),莖枯老時呈紫色者,地下莖短縮,能不斷的長出形似竹筍的幼蘗芽,似姜科一樣的掌狀莖蘗生長與栽培稻完全不一同,在地上莖節(jié)20-30公分處會出現(xiàn)分枝一樣的蘗莖;葉片短闊似竹葉,葉長9-25公分,寬1-2公分,劍葉長5-11公分,寬1-1.9公分,葉面無毛角度大,背面摸之有刺的感觸,葉緣有刺,有葉耳,葉舌膜質(zhì)不明;穗長5-13公分,每穗粒10-20粒,一次枝梗3-6個,二次枝梗2個以下,清晨8時以前開花,柱頭肥大羽狀白色,外露,雄蕊6枚,花藥細長,花粉粒少,谷粒長0.5-0.6公分,寬0.2-0.3公分,橢圓形,穎尖無色,無芒,成熟時灰黑色,無穎毛,具不規(guī)則瘤狀突起,極易落粒(邊成熟邊落粒),千粒重16克,米皮多紅色;繁殖方式有兩種,一是靠地下莖節(jié)分蘗,二是種子脫粒后第二年春發(fā)芽長苗,生長很不整齊,同時會有成熟穗,開花穗和正在生長的莖葉存在。

    保山疣粒野生稻分布區(qū)生物呈多樣性

    植被類型:該分布點植被屬滇西南中山山原河谷季風常綠闊葉林和滇西橫斷山半濕潤常綠闊葉林區(qū)。由于該分布點地形復(fù)雜,氣候差異大,雨熱同季,植物種類較為豐富,垂直分布明顯。

    海拔1400-2200米之間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植被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針闊混交林、云南松林及櫟類灌木叢等。

    海拔1400米以下:氣溫高、光照充足,蒸發(fā)大,溫度小。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思茅松松林及稀樹灌草叢。主要有思茅松、紅木荷等23種樹木。

    動物資源:該分布點動物資源豐富,獸類主要有大靈貓、短尾猴等9種;鳥類主要有鷓鴣、杜鵑等8種;昆蟲種類有金鳳蝶等5種;還有蛇和泥鰍等。動植物種類繁多,為野生稻的生存提供了良好的環(huán)境。

    保山疣粒野生稻的現(xiàn)狀

    保山疣粒野生稻分布區(qū)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豐富的氣候資源,生物多樣性給疣粒野生稻生存提供了條件。上世紀80年代分布面積達2000畝,由于歷史的原因:放火燒山、開荒種地、放牧、亂砍濫伐以及熱區(qū)開發(fā),頻繁的人為活動,加劇了野生稻生存環(huán)境的惡化。嚴重影響野生稻的分布、種群數(shù)量和生長狀況。放火燒山后,原生植被破壞,在森林緩慢的恢復(fù)期中,雜草入侵,野生稻被驅(qū)趕出來,只有在坡度25-50度、郁閉度大、人為破壞的林下生長。由于野生稻生長勢強,多數(shù)在山箐、溝邊繁衍呈零星分布。

    比如:龍陵縣勐糯鄉(xiāng)江中山片區(qū)的疣粒野生稻,80年代以前環(huán)境良好,野生稻分布區(qū)域集中連片,點多、面廣,主要有大寨村乾灣塘,田坡村江中山、大尖山一帶,面積曾經(jīng)達1000多畝?,F(xiàn)在面積逐年下降,僅存600多畝(其中保護區(qū)內(nèi)有400多畝)。

    據(jù)科學(xué)院院士洪德元對野生稻主要分布地云南、廣西、廣東的調(diào)查,野生稻的天然群居已大量消失,殘存的居群也處在不斷萎縮中,其中以育種利用價值最大的栽培稻的祖先普通野生稻和瀕危程度最高。云南發(fā)現(xiàn)的26個普通野生稻分布點中,現(xiàn)僅存1個,藥用野生稻在原生環(huán)境中瀕臨滅絕。51個疣粒野生稻分布點中,已有25個點的野生稻絕跡,26個點的疣粒野生稻居群明顯縮小,瀕臨消亡。保山疣粒野生稻自上世紀80年代初期引起政府及農(nóng)業(yè)主管部門的重視拿出資金、指定專人保護,80年代后期因資金等因素,保護工作沒有持續(xù)。目前傳統(tǒng)的野生稻如今中心區(qū)只有300多畝,緩沖區(qū)1000多畝,而且生存環(huán)境令人擔憂,已到瀕危程度。保護野生稻資源原生環(huán)境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絕不亞于保護大熊貓,因此,國家有關(guān)部門應(yīng)高度重視,應(yīng)盡快建立野生稻原生環(huán)境保護區(qū),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對龍陵、昌寧珍貴的野生稻資源進行重點保護。(責任編輯:楊永明)

    注:檔案保存于保山市檔案館。

    責任編輯:錢秀英 編輯:段紹飛

    返回首頁
    相關(guān)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