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善洲精神 樹牢宗旨意識
民間有這樣的說法:“楊善洲是個好官,但他不顧家!”特別是1970年,家里因遭水災,房屋被沖垮。老伴專程找到他,說到修房子的事,楊善洲只說了一句簡單的話:“我確實沒錢!先搭個棚子,避一避再說!”生前曾為地委書記的楊善洲,面對家庭存在的實際困難,為什么“置而不顧”?按世俗的觀念來推理,這種“不近人情”的做法是一種“違反常態(tài)”的、叫人難以理解的邏輯。
然而,正是這種“難以理解”,構建出楊善洲有關“家”與“國”兩者利益之間道德底線劃分的準則,也是楊善洲精神世界中最真實的核心。有關“家”與“國”二者之間關系的處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倫理中曾有諸多名句。比如“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愿得此軀長報國,何須眷戀身后家”。
我們在追蹤楊善洲一生的為官軌跡時,發(fā)現(xiàn)他在“家”與“國”兩者關系的處理上有著自己鮮明的立場。關于這個問題,2008年,他身邊的一位秘書曾與他進行過一段較長時間的討論。他說:“家里住房破爛甚至連吃飯問題都很困難,這我都知道。我曾跟老伴明確地說過,我們楊家舊社會是個沒有土地、沒有房屋的‘兩無’農戶,解放后,是共產黨給了我們土地,給了我們一個家。共產黨給的土地,是給我們的一個‘飯碗’,你要帶著家人端好這個‘飯碗’,哪一天這個‘碗’里沒有飯沒有菜了,說明你自己沒有本事,要從自己身上找原因。政府發(fā)給我的工資,是共產黨給我的另一個‘飯碗’——這個‘碗’里吃不完的東西,那是老百姓的血汗錢,只能還給共產黨,還給老百姓!還有,你一定要清楚這一點:我楊善洲當?shù)匚瘯?,是為大家當?shù)?,不是為楊家一家人當?shù)?”
習近平總書記說過“德是為官之魂”。官德正,則民風正;官德毀,則民風毀。把個人的憂樂與天下人的憂樂聯(lián)系在一起,把個人的價值融入社會價值之中。這是一種最為基本的“為官倫理”。可貴的是,楊善洲不是把這種“倫理”抬在嘴上,而是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踐行于整個為官的生涯中。
楊善洲的“碗說”論,代表了老一代共產黨人普遍的為人品質。我們的天下之所以長治久安,得益于他們高尚而無私的奉獻精神。執(zhí)政者“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2011年,楊善洲逝世一周年時,老百姓的祭詞當中有這樣兩句話:“老書記,有了你,鍋里無米我不急;老書記有了你,歪風邪氣無處去。”道出了“德高之人為政,天下治;無德之人持柄,天下亂”的執(zhí)政倫理的真諦。
總之,一句話:記住百姓,天定地定人心定——乃屬大治之本;忘記百姓,天亂地亂人心亂——實為亂象之源!
責任編輯:錢秀英 編輯:段紹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