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草養(yǎng)牛的老人
在鄉(xiāng)下,每年四月下旬,小滿前后,人們開始栽秧。風風火火的栽插結束后一二十天,禾苗開始迅速生長,田埂上,田頭地腦,草也不甘示弱,開始瘋長,廣袤無垠的田野里是滿眼的混搭的碧綠。
周末,久雨放晴,這么長時間難得一見的太陽公公暖烘烘地探出熱臉膛。我徜徉田間,不少農人正在嫻熟地操動著割草機,清除田埂田頭的雜草,機子肆意地放開大嗓門轟鳴,大刀闊斧顯身手,閃亮鋒利的刀片飛轉處,雜草即刻間徹底被齊根刷平放倒。白鷺因受到刺耳的驚嚇,只敢在遠處徘徊觀望,低翔,完全不敢靠近。割草人切割作業(yè)結束,收拾一下被斬碎的雜草,順便在草根上噴灑上一些除草的藥劑,完事大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田埂地頭將是光溜溜的,寸草不生,就連田鼠、蛇、秧雞等常年寓居的住戶也無處藏身,水溝里的魚早就遷移別處了。難得清靜,種田人很是滿意了,莊稼從此不會再遭受外來因素干擾,可以舒舒心心的生長,愉愉快快地醞釀秋后的豐收佳話。我卻覺得有點失落。
隨著時代的進步,機械幾乎包攬了田間一切活計,家家戶戶以牛馬作為農耕主勞力的時代早已結束,極少有人再利用畜力進行田間耕作。十里八村,農戶家庭養(yǎng)牛的也就微乎其微,規(guī)模化養(yǎng)殖也只是為了發(fā)展產業(yè),且當下處處積極推行封山育林政策,牛羊馬等牲畜放養(yǎng)的范圍也備受限制。這與我兒時的境況簡直是天壤之別,記憶里,農忙季節(jié),就會看到農人披蓑衣,戴斗笠,口中“嗤嗤……”念念有詞,手里的竹梢枝趕牛棍“噼啪”揮舞,揮汗如雨,躬耕田疇。白鷺“唧唧”鳴叫著,愜意歡快地穿梭在人畜的旁邊,或悠閑漫步,或專心覓食,或站立牛背小憩。栽插活計告罄,田間地頭,隨時有人放牧其間;早早晚晚,會有很多人背著竹籃子來割草喂牲畜,他們擺出半跪姿勢,鐮刀飛舞,“唰唰唰……”,一通麻利忙活,好給家里喂養(yǎng)的牛馬籌備美餐。秧雞(野鵪鶉)在秧苗間,草叢里,“咕嘟嘟……咕嘟嘟……”不停叫喚;健壯的牛兒吃飽喝足后,滿意地站在梗頭上“哞哞……”亮嗓。田間的水溝里,草魚、鯽魚、泥鰍、螺絲多得不計其數,稻田的淤泥里,還隱居著肥美的黃鱔,吸引來一波又一波漁捕湊熱鬧的年輕人,田野里人聲鼎沸,頓時變成歡樂的海洋。如今這一切,都成了舊憶!
我繼續(xù)沿路散步,到了大松山腳下的一塊山田,碰到了鄰村小灣子的茂財老人,老人家的田位于半山高地,此刻他正在埋頭忙活。這是一位資深的種田人,個把高長四大,七十掛零,也是滇灘本土為數不多的,一直采用牛耕作業(yè)種莊稼的農人。老人家正在梗頭上揮舞著一把超大的鐮刀割草,他割得不緊不慢,很用心,很細致。在他的身后,一堆堆齊整的草安靜地堆放著,有條不紊的樣子。田埂田頭的草徹底割完,老人家又用一個大竹背籃把草收集起來,送到路口??康囊患苁滞栖嚿?,幾趟來來回回,田間的草徹底被收拾干凈,面貌一新,老人的手推車上也是戰(zhàn)果累累。老人看著一車冒尖的草山,心里十分高興,欣喜的席地坐到車旁,美美滋滋過上一把老草煙癮,喝口隨身配備的釅茶解渴解乏。
我走上去和他打招呼,見是老親戚老熟人,老人很愉快的打開話匣子,和我細致攀談起來。老人養(yǎng)著十多頭牛,還種著七八畝田。古稀之年的他,早已兒孫滿堂,大孫子都快當爹了。大家都一致反對老人繼續(xù)種田養(yǎng)牛,然而老人卻有自己的想法。種田養(yǎng)牛一輩子,如今雖然上了年紀,但身子骨依然硬朗,能吃能喝,走得動得,如果突然間不養(yǎng)牛,不種田,整天無所事事的,那就真的老去了。他告訴我,牛是他打小就相處的最忠實的伙伴,那份特別的情誼永遠割舍不斷。如今兒孫們?yōu)榱烁髯缘氖聵I(yè),長年不攏家,一大家子人只是逢年過節(jié)才能夠湊齊。養(yǎng)牛,讓自己的生活又忙碌又充實,思想上也有一個寄托和依靠。獨自在家,有牛的陪伴,完全不感到孤單。牛最有靈性,它能聽懂你說的話,但凡自己心中遇到什么煩心事,倒上一碗老燒酒,到牛圈旁邊和牛傾訴一番,順便給它們添加點草料,牛會一邊慢條斯理進食,一邊睜大眼睛,豎起耳朵,靜靜聆聽。一碗小酒喝完,牛的草料吃完,人向牛敞開心扉訴苦結束,人輕松,牛吃飽,皆大歡喜。老人說,家里的十九頭牛,每頭牛都有名字,每頭牛的脾性不一,他都爛熟于心,掌握得一清二楚。
茂財老人告訴我,這些年來政府推行的封山育林政策很不錯,對生態(tài)保護得好,處處綠水青山的,養(yǎng)眼又實惠,是真正的惠民政策!包括自己家里的自留山上都載滿了樹,有不少是經濟林木,還在林下種了三七、重樓、草果等經濟作物,唯一有點可惜的就是牲畜的活動范圍越來越小,特別是開春后種上了各種莊稼,大部分時間里,牛的草料問題只是靠割草來解決。自家田間的草畢竟有限,不能滿足十多頭牛的草料供應。別人家的田大多打農藥施化肥,那種受到污染的草料用來喂牛又不放心,所以每次割完自家田埂上的,包括薅秧收集起來的田間雜草,他就到大山里割草。大山深處的草鮮嫩,肥實,干凈,沒有污染,牛吃了又健康,又長膘水。旺財老人養(yǎng)的牛體型比一般的高大,即使是在干冬季節(jié)也被飼養(yǎng)得膘滿肉肥的,在四鄉(xiāng)八寨頗有名氣。每年都有客戶軟磨硬泡來向他買牛種,禁不住客戶的再三懇求,茂財老人還是把新增的牛犢分給客戶,并把自己的養(yǎng)牛心得毫無保留的分享給他們,臨別還忘不了再三囑咐買牛人:回去養(yǎng)牛要盡心盡責,一定要善待……
我倆的話題又扯回到老人的田,他告訴我,上世紀八十年代包產到戶的時候,家里弟兄姊妹多,勞動力充足,田都分在平坦寬闊的地帶,當時屬于生產隊里首屈一指的一等田。后來,周邊的田主種田逐漸采用機械化,耕種時間和自己的牛耕操作步調不一致。情勢所迫,茂財老人經過反復思量,決定用自家平整寬闊而又交通便利的優(yōu)質田和其他人家的半山田(當時只算三等田)置換一下,讓自己的田獨處一隅,高居半山上,這下就可以隨心所欲按自己的步驟經營,不再受周邊的栽種節(jié)奏和其他因素的干擾。
老人家覺得,最主要的是大部分人種田喜歡施農藥化肥,而自己半輩子種田都不改初衷,嚴循古法,最多施撒點傳統(tǒng)的禽畜糞便、草木灰等農家肥和采摘綠樹葉發(fā)酵制作的綠肥。那些施加過農藥化肥的谷物產量是高,自己用傳統(tǒng)技術侍弄的莊稼可比不了,但也不是太差,畝產從來不低于八九百斤。茂財老人說自己種的谷物有獨到的優(yōu)勢,正版純綠色,味道香,有營養(yǎng),吃了身體好!老祖宗流傳下來的經驗肯定是有道理的,他家祖祖輩輩幾代人都是高壽,大都無疾而終,這一點就是最有說服力的佐證。老人補充到:“田埂上的草可以喂牛,田旮旯的香菜、芹菜、孔明菜、蒲公英、馬蹄菜、車前草、魚眼睛草、雞刺根等野菜還可以摘來做菜吃,或烀湯,或煎炒,或涼拌,味道相當不錯,吃了對身體健康大有好處!”。
“走了,有空又和你細沖,我的牛還等著吃晌午呢!”老人笑瞇瞇的招呼一聲,站起來,拉起他的運草車沿著大路而去,“咯吱咯吱”,手推車一路歡歌不斷。望著老人漸行漸遠的背影,我的心里感慨不已,割草喂牛的老人,難得的堅守,他的一生是充實和幸福的!
責任編輯:錢秀英 編輯:段紹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