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輪驅動”打造全國樣板——保山學院音樂學院學生黨支部對思政教育的探索與實踐
參加傳承善洲精神主題晚會
青年肩負著時代的責任,代表著祖國和民族的未來,高校青年,是其中最積極、最活躍、最有朝氣的力量。如何完成“立德樹人”這個教育的根本任務,自2016年6月成立以來,保山學院音樂學院學生黨支部以思想政治教育為突破口,注重與專業(yè)特色相結合,通過實施“學—演—賽—創(chuàng)”四輪驅動模式,推進了學生黨支部工作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提高了學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和專業(yè)素養(yǎng)。
學:思政教育“活”起來
“有藝術特長,但文化有差距,就只會唱唱跳跳。”這是社會對藝術專業(yè)生的偏見。如何改變這種偏見,樹立藝術專業(yè)生全新的形象?
音樂學院改變照本宣科的程式化教學模式,將思政教育植入課堂教學。在施教過程中,音樂學院教師在開展藝術技能、技巧教育與示范的同時,利用探究式教學方法、多媒體教學法、情境教學法等等,讓老師在教學生彈好琴、唱好歌、跳好舞的同時,把如何立德、修身、精藝等教育融入其中。在加強民族聲樂人才培養(yǎng)的過程中,音樂學院一方面通過經典民歌的傳唱,讓學生樹立民族自信、文化自信,另一方面把有地方特色的民歌充實到音樂教育的內容中,讓鄉(xiāng)土情懷根植于學生心中。正是這種根植于心的自信,學生們在《春江花月夜》的演奏中體會到了中國傳統(tǒng)樂曲的精妙;從《春天的故事》里看到了改革開放40年的成就;從歌曲《誰說書記不愛家》里感受到了楊善洲襟懷坦蕩、一心為民的無私情懷……
為了使黨支部成為具有凝聚力和感召力的組織,音樂學院結合地方資源優(yōu)勢,通過開展集中理論學習、上黨課,主題黨日活動,組織支部黨員到善洲林場、烈士陵園、松山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學習“善洲精神”,了解抗戰(zhàn)文化,開展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方式的改變,學習內容的拓展,活躍了課堂氛圍、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在對藝術的感知和熏陶下,涵養(yǎng)人文精神和道德情懷,培養(yǎng)起良好的藝術情操。
主題黨日活動
演:黨員身份“亮”出來
以實踐為載體,音樂學院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走出課堂、走出校門,積極開展服務師生、服務社會、服務人民的主題文藝活動,讓學生在更廣闊的舞臺上接受鮮活的思想政治教育。
近幾年來,音樂學院組織學生參加了云南省“高雅藝術進校園”巡演、建校40周年校慶、“傳承善洲精神擔當時代使命”主題音樂會等活動,組建了‘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文藝小分隊,將黨的十九大精神和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以歌、舞、樂的形式宣傳到村村寨寨。2018年下半年至2019年上半年,文藝小分隊先后在市內36個村寨進行送藝下鄉(xiāng)演出40余場,參演人數達160余人次。一系列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的歌舞節(jié)目豐富了山鄉(xiāng)群眾的文化生活,提高了學生的專業(yè)文化素養(yǎng)。
“實踐活動與思政課的充分融合,讓學生在活動中提高,在活動中學習。”音樂學院學生黨支部書記趙永琳老師對此感觸頗深。2019年5月27日至6月1日,趙永琳帶領文藝小分隊共進行了18場送藝下鄉(xiāng)演出。每天3場表演要在不同的社區(qū)、村寨輾轉,餓了吃盒飯,累了在車上打盹,下車就立馬投入表演。12位同學承擔起了每場演出13個節(jié)目的重任,很多同學要同時擔任唱歌、伴舞等不同角色。鄉(xiāng)親們的掌聲和歡呼聲,讓同學們明白了文藝工作者的價值所在。“沒有舞臺、沒有燈光、沒有好的音響效果,但我找到了與觀眾心手相牽的感覺。它激勵著我在專業(yè)學習中要更加勤奮,讓自己胸前的黨徽更加鮮亮。”回憶著那場帶給自己別樣收獲的下鄉(xiāng)演出,2016年藝術教育專業(yè)的學生黨員趙應芬這樣說。
同時,主題班會、演講活動、黨的十九大精神宣傳等黨建帶團建等活動的舉辦,加強了黨員的示范帶頭作用,吸引了廣大團員積極向黨組織靠攏。2019年12月4日,音樂學院召開黨員發(fā)展大會,當天共接收預備黨員19名,至此,音樂學院黨員達到36名。
賽:專業(yè)素養(yǎng)“提”起來
除了教學,音樂學院還把舉辦各種比賽作為上好思政課的又一種方式。通過舉辦“兩學一做,追憶先烈”朗誦比賽,“重溫黨史,毛澤東詩詞”誦讀比賽,黨的十九大精神主題演講比賽等活動,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以及世界觀,提高自身道德素質,促進學生綜合發(fā)展。在誦讀比賽活動中,音樂學院還邀請了中文、歷史專業(yè)的教授現場講解詩詞的創(chuàng)作背景、歷史淵源。參賽選手李躍龍表示,老師的現場講解讓詩詞朗誦活動變成一堂生動的思政課。而自己在老師的講解中,對黨史、新中國史,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革命傳統(tǒng)文化有了更深的感悟。
在學生黨支部建設過程中,學院積極引導鼓勵黨員學生參加金鐘獎、本土歌曲大賽、本土器樂大賽、大學生藝術展演等省市校級比賽,讓學生在比賽中學習,在比賽中提高,在專業(yè)學習上發(fā)揮先鋒模范帶頭作用。2018年至今,支部黨員先后獲得省、市、校級獎勵共70余項。
送藝下鄉(xiāng)
創(chuàng):鮮紅旗幟“舞”起來
結合專業(yè)課程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用實踐檢驗教學成果,不僅增強了黨員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而且在參與作品演出和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提高了學生的專業(yè)能力和藝術創(chuàng)作能力。2015年至今,支部黨員先后創(chuàng)作了傣族舞劇《葉罕佐與冒弄央》,舞蹈《吉達吉達》《明天你好》,微電影《花兒》《遲到的家長會》等優(yōu)秀作品。在近兩年的“三下鄉(xiāng)”演出活動中,支部黨員積極參與節(jié)目編排和創(chuàng)作,自編自導了一批紅色經典節(jié)目,如《不忘初心》《永遠跟黨走》《陽光路上》。其中新創(chuàng)歌曲《春風里》《三聲鼓響》《十唱共產黨》在“學習強國”和騰訊視頻展播、《司莫拉的春天》獲騰沖市脫貧攻堅一等獎、“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我來講——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奮勇前進”獲云南省理論宣講大賽二等獎。
學、演、賽、創(chuàng)的“四輪驅動”,讓學生得以迅速成長,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出了一大批品學兼優(yōu)的德藝新標桿:“紅色輕騎兵文藝小分隊”被評為全國重點團隊;學生黨支部參與的第五屆全國大學生藝術展演獲得教育部藝術表演類國家級二等獎;學生黨員王弘邦、楊恩平、李明、袁川婷組成的高黎貢組合獲全省比賽民族組第一名;支部書記趙永琳獲第十一屆云南省高校輔導員年度人物榮譽稱號和最美輔導員稱號;音樂學院學生黨支部被評為“全國黨建工作樣板黨支部”建設單位,被云南省高校工委評為省級“一流黨建示范黨支部”。
在黨員的示范帶動下,近兩年來,音樂學院學生共獲省市校級獎項160余項。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國家級立項1項,省級立項2項。
“這些榮譽是音樂學院一面高揚的旗幟,而走出校門后遍布城鄉(xiāng)中小學的音樂學院學子都是旗手,我想他們會在更廣闊的課堂舞動起這面旗幟。”趙永琳對這份傳承充滿信心。
責任編輯:錢秀英 編輯:錢秀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