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房街子里的“詩和遠方”
□ 熊春磊
“趕集日子”,在瓦房本地群眾口中,又稱“趕街子”。對于鄉(xiāng)下人來說,趕街是人們購買日常生活生產用品的最佳時機,同時也是人間煙火氣息最濃厚的地方!熱熱鬧鬧,挨挨擠擠,讓人感到生活之樂趣,充滿原汁原味。
瓦房的街子仍然保留著傳統(tǒng)韻味,彌漫著濃濃的鄉(xiāng)土味道。每到街子天,街子兩側商販們就早早擺起攤位,吃的、用的、穿的應有盡有,街道上的雜貨店、小吃店開始人頭攢動,商販們用著本土方言時不時吆喝上幾句,趕街的村民們背著背簍、提著口袋,在琳瑯滿目的物品中尋找中意的商品,開始一個趕街天的大采購。琳瑯滿目的美食擺滿街頭,豆粉、米線、烤洋芋、冰淇淋、冰糖葫蘆等等,論賣相真的不如大城市里的食物,但這些美食的味道和口碑才是它最好的招牌。
鄉(xiāng)土氣息的街子當然要有土貨,土雞蛋、土蜂蜜、土豆,甚至剛剛從自家田地里挖出來略帶泥土的綠色蔬菜,應有盡有。熱情的菜農楊大媽積極地向路人叫賣著自家種的蔬菜,“來瞧一瞧,我家新鮮的萵筍,剛剛出土的,保證口感。”放眼望去,整個街道就是一個繁榮的自由交易市場,人們臉上無不帶著愜意柔和的微笑,美好生活的生機迎面撲來。
春光不負,農時不誤,隨著立春的到來,天氣慢慢回暖,樸實的莊稼人開始了新一年的選種備耕,瓦房街邊種子售賣點經銷商處熱鬧非凡,大量莊稼人正在咨詢、購買玉米種子,有的在咨詢玉米品種,有的關心價格走向,還有的在意種子產量。銷售種子的陳老板說:“今年種子銷售量總體比去年有所增長,莊稼人選種子備春耕的熱情很高,為今年的春耕開了一個好頭。”
瓦房是一個少數民族聚居鄉(xiāng),孕育了很多心靈手巧的手藝人,譬如鄉(xiāng)村補鞋匠。補鞋這門手藝,看似簡單易學,但要真正做好,也是件很不容易的事。在瓦房街角,就有一位70歲的楊煥興老鞋匠,22年的手藝堅守,練就了口碑不錯的補鞋技術,依靠一臺充滿年代感的手搖補鞋機,外加補鞋小工具(有小釘子、刀剪、針線、膠水、膠皮等),隨著“咔咔咔”幾聲,一只鞋邊脫開的鞋子就順利補好。雖然一個街子天下來收入不多,但是她用自己的勤勞和樸實,在平凡的歲月中,演繹著不平凡的故事,她是最美勞動人。
責任編輯:錢秀英 編輯:錢秀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