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家水井古道邊上的“生命之泉”
裸露的紅土地,偶然冒出地面的黝黑石塊,層林盡染的山林,沿途風光仿佛一幅妙筆丹青的國畫,又像蒙著某種神秘色彩的夢境。
這是保山壩區(qū)之外的一處山坳,隸屬瓦渡鄉(xiāng)的一個小村落——土官河坡頭,只有農(nóng)戶53戶241人。相傳,很久以前這一帶非常缺水,大家要到很遠的丙麻鏈子橋去挑水。某天,一戶人家放養(yǎng)的老母豬丟失了,全家人去尋找,到母豬休息的地方(俗語“打汪”)卻看到石頭底下竟然出著一股山泉,從此,他家就再也沒有缺過水。漸漸的,大家發(fā)現(xiàn)他家的人很長時間都不去挑水,就尾隨著他家且發(fā)現(xiàn)了出水口的秘密。大家都去這里打水了,眾人的踩踏讓這里形成一個塘子,大家就把這里叫作“汪家水井”。它現(xiàn)在自然不再是一個普通的水井而放大到了整個地名,點綴于山坡之腰的一片蔥郁的樹林所環(huán)抱著的那個美麗的凈水池塘,有著上千年的歷史。
水井古樹林坐落于河坡頭南邊,沿著蜿蜒的道路前行,兩旁是隨著大地綿延起伏的各種植物:蠶豆、小麥、果樹等。高涼山地的氣候很適宜這類生命的存在,在道路上,你可以看到不遠處以松樹為主的林子,有的稀疏清高,有的孤獨茂密,間或有一叢亞熱帶灌木,紅土地上矮小的草們長得有氣無力卻永不滅絕,這也恰恰說明它們的毅力相當頑強。這與滇西南任何一處山景似并無二致,不顯得荒涼,也不怎么繁盛,不會給人以原始叢林的感覺。
在距離村寨小半公里的地方,路下邊是耕地,路的上方種著一片慈竹,密密匝匝,與后面的山體綠色融為一體,使連在一起的樹林看上去范圍大了一些。當?shù)厝苏f,這是一片古老的林子,有500年以上的野生桂花樹2棵,100年以上的清香木300多棵,自然還有麻栗樹等一類普通的樹木。它們把水塘掩隱起來,即便人就在路邊,也只有知情人才能找到。林子左低右高,一畝有余的樣子,水塘就在稍低處,是一個接近圓形的池塘,面積大概有二十多平方米。
塘子靜靜的,像一個靦腆的村姑;水綠綠的,又似一位沉默慈祥的老人。一棵長在石頭上的香樹,比身旁“虬髯”的同伴小很多。有小路通往鄰村,大家多年不走,顯得荒涼。當?shù)厝苏f,以前因為要吃水,大家不愿破壞這片林子,后來雖然不吃這里的水了,但出于習慣,大家本能地保護著它,所以林子仍然保持著原生特點。可惜它太小,在這樣狹小的范圍內(nèi)還構(gòu)不成一個完整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大家無法預料它什么時候會因什么原因消失。
這里曾是西南絲綢古道經(jīng)過的地方。據(jù)說,在汪家水井旁也曾建有一座佛像,后來被拆除,水一度干涸了。大家又在出水的石頭上重新雕刻出一個新的佛像,于是水又出來了。這完全可能是一種巧合,但也體現(xiàn)出舊時人們的樸素信仰。古時,不僅本地人吃水靠它,從昌寧到保山經(jīng)商的人路過時也會在這里休息和生火做飯。人與自然和諧共處,汪家水井就是一個生動的例子。
責任編輯:錢秀英 編輯:段紹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