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開,丙悶有約
攀枝花是一種高大喬木,喜歡干燥和溫暖的環(huán)境。怒江大峽谷,天高江闊,濁流與碧水交替,正是它繁茂生長的天賜福地。明代一位詩人這樣描述攀枝花:“焰焰燒空出化爐,一春花信最先孚??椿ㄎ聪驹u牛李,且醉東風聽鷓鴣。”詩人看到的攀枝花,如烈焰騰空,燦若云霞。鷓鴣聲聲,要想知道春天的花信怎么帶到潞江壩,且抬頭看那參天的大樹。
潞江鎮(zhèn)的丙悶村,因為著名的榕樹群與攀枝花大樹群的存在,每年早春都會吸引遠近的踏春者前來賞花,潞江鎮(zhèn)則借水行舟,每年舉辦攀枝花節(jié),把高黎貢山下的大地之美、自然之美和民族之美展現(xiàn)給愛美之人。
丙悶榕樹林的神秘魅力
丙悶榕樹林,就在潞江壩的公路邊,但緩慢的牛車,呼嘯的摩托,飛馳的汽車,公路下洶涌奔騰的怒江,都沒有影響到這個壩上森林的幽閉、野性、安靜,以及無法言說的神秘和壓迫感。一棵棵大葉榕,落地生根,汲取大地的營養(yǎng),再站上大地,撐起樹冠,如此往復,完成獨木成林的壯舉,也成為多代同堂、長生不死的自然象征。菩提樹、芒果樹、木棉樹、芭蕉樹,身姿妖嬈的藤蔓,各自選定合適的位子,用它們的空間維度和語音體系,造出一個肅穆的自然世界。
因為有了這個自成體系的自然世界,當?shù)卮鲎逅械闹卮蠊?jié)日都在這里舉行,傣歷新年祭社樹,攀枝花節(jié),潑水節(jié),六月祭社樹,象腳鼓敲起來,大鈸擦起來,葫蘆絲吹起來,孔雀舞跳起來,所有的祝福和祈愿就在這片神秘的林子里得到滿足。榕樹林里的長桌宴,也成為遠方客人念念不忘的經(jīng)典場景。
保山傣族,為古代百越民族之一滇越的后裔。志書里說,保山傣族漢代以前稱為滇越,漢代稱撣,唐宋時稱金齒、銀齒、白衣,元明時寫作百夷或伯夷,明清后稱擺夷。新中國成立后,在56個民族里稱為傣族。
丙悶這個村名,在傣語里的意思是平壩上的森林。也許,寨子里的先民當初選定在這里居住,就是因為這里有一片森林。
生活在林子旁的人,生出總要對它們做點什么才能獲得更多的安慰和庇護的想法,于是祭社樹成為最重要的儀式。
祭社樹是傣族精神生活的重要內容。他們認為,當年始建村寨的長者,靈魂始終附在了寨子的某棵樹上,為了紀念先者,庇佑寨子,榕樹成為他們的圖騰信仰。它所代表的農(nóng)事豐收、族群平安、家園幸福的美好愿望,傳了一代又一代。在高黎貢山東坡下的潞江壩,及至溯怒江而上五六十公里到達的芒寬鄉(xiāng),上百個傣族寨子,2萬多名傣族群眾,每年農(nóng)歷二月(大約春節(jié)前后)和六月(大約端午節(jié)后火把節(jié)前)的第一個屬馬日,無論離家多遠,都會回村參與祭社樹,在這一儀式中獲得精神力量。
木棉花保護行動
有一位叫楊長青的作家到過云南的很多傣族寨子(包括丙悶)后總結說,傣族有一句傳承了千百年的古訓:“有森林方有水源,有水源方有良田,有良田方有稻谷,有稻谷方有人存”。傣族人通過常年對大自然的解讀,深刻地認識到,沒有森林,就沒有水源,沒有水源就沒有稻田,沒有稻田就沒有稻谷,沒有稻谷人就沒有辦法生存,因此傣族為了保證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主動劃出大片森林予以保護,這就是曾經(jīng)散布在云南西南各處的“壟林”。從功能上看,壟林是古老的“自然保護區(qū)”,是村寨、田園與原始雨林之間的生態(tài)緩沖帶,是維持當?shù)厣鷳B(tài)環(huán)境平衡的重要保障,在今天看來仍有重要的生態(tài)意義。
在他的理解里,丙悶榕樹群就是壟林在潞江壩的一個典范,或者說是活化石。
事實上這樣的古訓在潞江壩得到了廣泛傳播。在民間,每次祭社樹,寨老必不可少地要訓話,告誡族人“不拋棄父母,不砍伐榕樹,否則將遭報應與懲罰。”在被視為神樹的前提下,敬畏之心讓大榕樹千百年地站在了大地上,站在了他們的家園里。
從官方來說,隆陽區(qū)潞江鎮(zhèn)2009年曾啟動木棉花保護行動,2011年組織11個工作組87人對全鎮(zhèn)27個行政村及兩個農(nóng)場分布在壩子及二半山的大樹進行全面系統(tǒng)的調查。得出的數(shù)據(jù)是50年以上的大樹有6172株(木棉花2508株)。細分下來,50年至100年的有2188株;100年至200年的有1296株;200年以上的有599株。經(jīng)測量,胸徑1米以上的有1619株,2米以上的有313株。鎮(zhèn)里對這些大樹全部進行了編號、照相、GPS定位,還與樹主簽訂了管養(yǎng)協(xié)議。所以現(xiàn)在無論在潞江壩的哪個村子,每棵大樹都掛著保護牌,那也是大樹的護身符。
“鳥巢”變成觀景臺
早在十多年前,我到丙悶村時,朋友就告訴我說,你一定要到閆正強家去看看他的“鳥巢”——他把一間小屋子搭在一棵三四十米高的攀枝花樹上,春天賞花,夏天乘涼,別提多“神仙”了。那是夏天,我和蘇加祥老師尋覓而去,遠遠就看見那棵鋪天蓋地的攀枝花蔭如華蓋,那個“鳥巢”很隱蔽地藏在枝葉里,要說在這三十七八度的峽谷里找到自然乘涼的地兒,“鳥巢”真是一個腦洞大開的創(chuàng)意。站在樹下酷熱一下子就減去了一半。
從地面上去鳥巢肯定得上天梯,鐵梯從院子架到院外的攀枝花樹上,功夫和材料都花費不少。閆正強說花了好幾萬塊錢,但他認為挺值,畢竟在這么廣闊的潞江壩只有他這一個“鳥巢”。我們上去參觀他的“鳥巢”,一張床,一張桌子,一個電視,間或有螞蟻在桌上爬來爬去找伙伴、運糧食。別人都汗流浹背的時候,他卻在聽蟬鳴風和。這個“鳥巢”一直存在我的大腦里,一想起丙悶的攀枝花,我就想起它。
2月21日早上,攀枝花節(jié)的開幕式一結束,潞江鎮(zhèn)的工作人員趙文琪對我說,她要帶著其他老師去江邊看攀枝花,問我要去不。我說我要去林子后面的龍井村看“鳥巢”。“鳥巢?”她愣了一下。我說就是建在攀枝花樹上那個小木屋啊。“哦,那里已經(jīng)改成觀景臺了,非常壯觀,丙悶攀枝花群都在它的視線下。”她說。
我與朋友穿過一個大榕樹群,三四個人都圍不過來的榕樹祭臺上,還擺放著春節(jié)前“祭社樹”的香燭紙火;再穿過一片滇樸和芒果林,進入龍井小組,閆正強家那棵巨大的攀枝花樹出現(xiàn)了。他不在家,他媳婦稱明美接待我們,每人交了10元錢,我們得以爬上曾經(jīng)的“鳥巢”。離地面30多米高,恐高的朋友顫巍巍地站在空中,空中的通道比以前加寬了不少,擺上了小方桌和椅子,我們泡了一壺茶賞花,背枕高黎貢,前方是霧氣渺渺的怒江,我敢說,站在樹下仰望或者仰拍攀枝花的人是多數(shù),站在一棵樹的樹冠旁眼對眼地觸摸一朵花絕對是少數(shù)。葉落盡,花方開,所謂花不遇葉,葉不遇花,花與葉永不相見,這是花與葉的決絕。此刻,繁花滿樹,綠葉似乎還是一個遙遠的傳說。
突然,一串待開的骨朵從虬枝中露出來,稍帶時日的還繃緊著臉,明后日或許就會綻開的已掙開褐色的外衣,以非攀枝花的樣子簇擁在一起,朋友說這骨朵哪像是攀枝花,乍一看像是紫色的玉蘭花長在了攀枝花樹上。我說人可以有迷惑性,植物也可以有啊。
高空中,房舍森林皆在腳下,粗壯的枝干,觸手可及的花朵,讓我想起古詩里對攀枝花的形容,“濃須大面好英雄,壯氣高冠何落落。”眺望遠的近的地方,呈現(xiàn)的則是幾樹半天紅似染,居人云是木棉花。(本報記者 刁麗俊)
責任編輯:錢秀英 編輯:段紹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