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銀珍: 讓“蒲縹涼雞米線”香飄萬家
今年94歲的趙銀珍老人
在隆陽區(qū)蒲縹鎮(zhèn)集鎮(zhèn)上,有這樣一位耄耋之年卻仍眼明心亮的老奶奶,每天早上她都會到店里幫廚,熟練地抓米線、撕涼雞、放佐料……在與慕名而來的食客的談笑風生間,一碗碗涼雞米線已送到客人手中。她就是蒲縹特色小吃“蒲縹涼雞米線”的傳承人趙銀珍。
今年94歲的趙銀珍是隆陽區(qū)潞江鎮(zhèn)道街村馬料鋪自然村人,19歲時嫁到蒲縹街子成氏家里,由此成為蒲縹涼雞米線近百年歷史的見證人之一。
據(jù)趙奶奶回憶,昔日的蒲縹古鎮(zhèn)是商貿(mào)重鎮(zhèn),南來北往的馬幫隊伍將制作土榨米線的技藝傳入蒲縹小站街、過街樓一帶,但當時只有少數(shù)人家才有條件少量制作土榨米線,并不是每家每戶都能吃得上,最早的蒲縹涼雞米線便是采用土榨米線制作而成。
蒲縹屬于亞熱帶氣候,炎熱的夏季常常令人缺少食欲,蒲縹人便養(yǎng)成了愛吃涼食的習慣。當時的蒲縹作為南方絲綢古道的重要驛站之一,商貿(mào)發(fā)達,客商密集,用餐需求較大。改革開放后,細心的趙銀珍敏銳地抓住商機,憑著父輩教授的技藝,重新開啟傳承涼雞米線的旅程。她在蒲縹過街樓旁一間破舊的油毛氈房里,開始了她的創(chuàng)業(yè)生涯:一張案板、一張桌子、兩把椅子……便是她經(jīng)營涼雞米線的棧房。
剛開始營業(yè)時因為場地狹小,米線店也沒有取名,故而涼雞米線店的生意并不是很好。為了吸引更多的食客,趙銀珍便從配方、佐料上開始想辦法,經(jīng)過反復試驗,趙銀珍終于熬制出了流傳至今的獨家秘方“老鹵水”,這也成了后來趙銀珍米線店生意火爆的秘訣。抓一碗用水煮過的軟硬適中的涼米線,用老品種土雞鹵制,放上撕成雞絲兒的“蓋帽”,加入本地麩醋、黃豆醬油,搭配辣椒油、芫荽、芝麻、生蒜等佐料,最后盛入一勺高湯、兩勺靈魂“老鹵水”,拌勻后挑一筷子放進嘴里,口感溫潤、綿綿余香、爽滑開胃,令人回味無窮。
因為這一勺“老鹵水”,越來越多的食客光顧,趙銀珍不得不擴大店面,由原來的一張桌子、兩把椅子變成兩桌、三桌……漸漸地,趙銀珍的米線店成了當?shù)匦∮忻麣獾氖仇^,為了方便客人尋找,取名為“老成食館”,也有人喚作“崇文食館”。
趙銀珍老人回憶說,1983年,朱家璧將軍從昆明回家鄉(xiāng)龍陵探親,途經(jīng)蒲縹時在“老成食館”就餐,叮囑把菜做得簡單一點。趙銀珍做了幾個簡單的小菜,但少不了那一碗“老鹵水”涼雞米線,當時朱家璧老先生吃后也是贊不絕口。后來,趙銀珍的食館還接待過中央民族歌舞團,客人都夸贊她的涼雞米線味道好。說起這些往事,趙銀珍老人布滿歲月痕跡的臉上增添了些許滿足的笑容,因為自己的手藝受到贊揚,她自信地說:“我做涼雞米線有40多個年頭了,在保山說起涼雞米線,那必定要提到蒲縹的涼雞米線。”
隨著生意越來越紅火,趙銀珍的店面也在不斷擴大,位置也從過街樓搬到了現(xiàn)在的施蒲聯(lián)絡線道路旁。趙銀珍將40多年的涼雞米線制作技藝傳到了兒媳王鸝手中,讓這碗“老鹵水”涼雞米線的技藝傳承下去。搬遷后的食館取名“久而久食館”,寓意長長久久。雖然趙銀珍的接力棒已傳到了兒媳手中,但如今來到食館依然能看到她閑不下來的身影,或在門口迎接、招呼客人,或在廚房幫著撿菜,或在后廚拌著米線。
時代變了,生活變了,來往食客也變了,但趙銀珍老人歷經(jīng)40多年傳承下來的那碗“老鹵水”涼雞米線的味道卻始終沒有變。正是有了像趙銀珍老人這樣的一群手藝人堅守初心、默默耕耘,才讓涼雞米線成為蒲縹特色小吃的當家“花旦”,歷久彌新,四季飄香。
責任編輯:錢秀英 編輯:段紹飛